约会大师,听郭黛姮先生讲述“三山五园”建筑文化的精髓
2017-02-22三山五园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几千年的审美情趣。它汇涵宇宙万物的大国气魄、胸怀天下的皇家风范,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园艺术都富有启迪和借鉴的价值。今天,梅梅将带你“约会大师”,听梁思成先生的弟子,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郭黛姮先生讲述“三山五园”建筑文化的精髓,一起追寻那一段盛世的辉煌。
约会大师第二集名园集大成
三山五园地区有很多的历史遗迹,金代的永安寺,清代的昭庙,还有引人注目的颐和园、圆明园等,这许许多多的建筑,不仅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、跌宕起伏,也记录了多元文化交流、各民族融合的波澜壮阔的大时代。
▲三山五园局部图
三山五园表现了帝王治国的理想
清雍正帝登基以后,圆明园几经扩建,在这个过程中,不仅面积上成几何级扩张,而且园林地形上也有了很大变化,形成了象征中国版图的地形走势,西北高,东南低。比如,仿昆仑山脉建造的圆明园紫碧山房位于圆明园西北方向,是圆明三园的制高点,而圆明园东南方向则有象征中国东海的福海。圆明园体现了雍正帝胸怀中国大地山川,睥睨天下的豪情。
▲圆明园九州清晏
不仅如此,在圆明园里还有一组景区,它由九个小岛构成,其中的一个岛上建有雍正帝的寝宫,取名九州清晏。这是雍正帝的治国理想,他希望天下太平,九州兴旺,河清海晏。
▲圆明园北远山村
▲圆明园多稼如云
“吐穗硕且长,如油绿颖攒,蓄目宁不欣,未敢心即宽。必待耳饼成,庶济吾民餐”,乾隆帝的诗告诉我们,他游圆明园熙春园是为了观稼问农。
重农耕,恤子民,在重农兴穑治国方针的指导下,三山五园内出现了众多农业景观。比如圆明园北远山村,模仿农村样子种了桑树,开辟了农田,反映了古代社会经济上男耕女织的特点。还有圆明园田字房、圆明园菜圃,以及乾隆小时候住的一个地儿,叫做武陵春色。圆明园武陵春色的房子都是石砖瓦建成,还有茅草房和水井,这些景观建筑,让我们直接看到了当时清帝王所关心的东西,也反映了那个时候的社会经济情况。
三山五园反映了帝王的精神追求
▲圆明园汇芳书院
▲圆明园四宜书屋
作为执掌乾坤的天子,不仅要外施王道,也要注重修身养性,三山五园中书院、书屋、藏书楼等体现翰墨书香的景观星罗棋布。比如圆明园畅春园的讨源书屋,比如圆明园的汇芳书院等等。
三山五园见证了京剧的大发展大繁荣
乾隆时期,徽派进京,由于其精湛的演技,备受京城各阶层民众的喜爱,观看京剧表演因此风靡一时。后来,皇家就养了一批演戏的人,从正月初十开始演,一直演到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。
▲颐和园德和园戏台
在这个过程中,清帝王又敕令修建了许多戏台,颐和园有德和园戏台、听鹂馆戏台。圆明园有同乐园戏台、武陵春色戏台。这些建筑,不仅样式精美,而且工艺也十分精湛。
三山五园是因地制宜的造园范例
▲颐和园佛香阁
“巧于因借,精在体宜。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的造园原则、造园手段,在三山五园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。
“巧于因借,精在体宜”就是在园林建造中,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,巧妙地运用地形条件,因势布局,随机借景,做到人工与自然、建筑与山水,得体合宜。颐和园佛香阁建筑群的修建充分利用了地形、地理条件,一方面在佛香阁正前方做伸展扩建建筑群,一方面在两侧布置建筑群,这样看来,佛香阁等于统领着所有建筑群,一直铺呈到了山下,在山下要结束的时候,它又来了一个横向长廊,移步换景,处处皆景,做得非常到位!
▲圆明园平湖秋月
▲圆明园澹泊宁静
平湖秋月、澹泊宁静,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,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,经过艺术剪裁,达到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的效果。
早在18世纪,三山五园已作为世界园林史的重要方面,被很多国家所推崇,被很多国家所效仿。英国有一位建筑师,叫钱伯斯,他小时候曾随东印度公司来过中国,对中国建筑极是赞美,后来钱伯斯返回英国,一直研究中国建筑样式,还构造了丘园木塔,备受英国皇室推崇。1757年,钱伯斯在绅士杂志发表了题为“中国园林布局艺术”的文章,在这篇文章里,钱伯斯说“中国人的花园布局是最杰出的,他们在那上面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。